長者專區(qū)
□ 張婧
民生工作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年以來,,我市相繼發(fā)布惠民“大禮包”,,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等重點群體,在醫(yī)療,、教育,、就業(yè)、養(yǎng)老等領域,,連續(xù)推出惠民“組合拳”,,既突出普惠性又注重個性化,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然而,,民生政策能否真正暖到心坎上,關鍵在于是否愿意俯身傾聽民聲,、用心回應期待,,辦好民生實事不妨“聽勸”。
善聽民聲是精準施策的“風向標”,。在推進民生實事過程中,,既要保持“辦”的力度,更要提升“聽”的溫度,。通過建立常態(tài)化調研機制,,把“辦公桌”搬到社區(qū)村居,在街頭巷尾開設民意收集點,,讓群眾隨時能說話,、敢說話、說真話,。這種開放式決策模式,,既能捕捉民生需求的“弱信號”,又是校準政策落地的“坐標系”,,確保每項舉措都踩在群眾需求的節(jié)拍上,。
回應期待是檢驗初心的“試金石”。新時代群眾需求呈現(xiàn)“差異化和精細化”特征,若仍用“大水漫灌”的舊思維,,搞“一刀切”的簡單化操作,,看似動作迅速,實則脫離實際,。就像老舊小區(qū)改造,,既要完成基礎設施“必答題”,更要做好加裝電梯,、適老化改造等“自選題”,,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連著發(fā)展脈動,。我們要把群眾獲得感作為衡量工作的“溫度計”,把民生實事辦成“民心工程”,,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群眾安危冷暖刻在心里、抓在手中,,讓“聽勸”成為完善政策的“催化劑”,、凝聚民心的“連心橋”,才能讓民生實事更有溫度,,讓發(fā)展成果更可感知,。
Copyright@2003-2022 yunmq.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科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5118000022 川公網(wǎng)安備51180202511865 蜀ICP備130213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