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專區(qū)
□黃偉
清明,,是萬物生長的節(jié)氣,,更是民族精神的溯源時刻。在雅安烈士陵園的蒼松翠柏間,,347位英魂長眠于此,,2078位烈士的姓名鐫刻成永恒。這片土地承載的不僅是西康解放的壯闊史詩,,更是一座貫通歷史與未來的精神豐碑,。
一磚一瓦皆是史,紅色印記刻山河,。70余年前,,青衣橋畔的解放軍入城號角,文輝橋頭的勝利歡呼,,定格了西康解放的黎明曙光,。從西康省黨政機構(gòu)舊址到西康省人民廣播電臺遺址,從烈士陵園到斑駁的紅色建筑群,,歷史的“活化石”無聲訴說著“挺進西康、解放西康,、建設西康”的崢嶸歲月,。西康省雖如流星劃過歷史長河,卻在雅安大地上播種下信仰的火種,,讓“省會雅安”成為永不褪色的紅色地標,。從挺進大渡河的急行軍,到剿匪建政的星火燎原,;從康藏公路的生死鏖戰(zhàn),,到民主改革的破冰前行,雅安“紅色遺址”上的每塊磚瓦,,都在訴說著理想主義者用熱血澆筑新世界的傳奇,。
青春對話青春,信仰喚醒信仰,。當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的學子向祭掃者講述那段歷史,,當田家炳中學的少先隊員在紀念碑前齊聲宣誓,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正在上演,。青年們從聆聽講解的旁觀者,,轉(zhuǎn)為歷史記憶的講述者,,最終成為傳承精神的踐行者。這種“沉浸式”教育讓“為人民而生,,為祖國而死”的誓言不再停留于課本,,而是化作血脈里的精神基因——在少年擦拭墓碑時融入指尖的溫度,在青年重溫誓詞時激蕩胸腔的共鳴,。歷史的回響,在代際傳遞中愈發(fā)清晰,;信仰的力量,,在青春碰撞中生生不息。
以清明為鏡,,照見精神傳承的當代命題,。陵園里長眠的英烈,平均年齡永遠定格在20歲左右,。他們以青春置換光明,,用生命托舉信仰的選擇,恰似一面明鏡:當物質(zhì)豐裕模糊了奮斗坐標,,當個體敘事沖淡家國情懷,,我們更需要從“小我”走向“大我”的精神覺醒。蒼坪山下,,少先隊員的歌聲,,紀念碑前緊握的右拳,不僅是紅色血脈的延續(xù),,更昭示著一個民族在回溯歷史中尋找精神原力的集體自覺,。那些定格在歲月里的年輕面孔,始終在提醒我們:何為理想,,何為擔當,,何為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站在鐫刻“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的豐碑前,青衣江的碧水依然奔涌如昨,。西康戰(zhàn)場的硝煙雖散,,但先烈精神早已化作潤澤雅安大地的無形之水,在青年擦拭墓碑的指尖流淌,,在學子誦讀誓詞的聲音中傳承,。當新時代的奮斗者將個人理想熔鑄于民族復興的洪流,便是對“這盛世如您所愿”最有力的回應,。
今日之青年,,使命在肩。愿每一次駐足與凝望,都能化作砥礪前行的力量,,讓英烈之志永駐心間,,讓信仰之火照亮復興之路。清明祭英魂,,不惟追思,,更為傳承。雅安烈士陵園的松濤聲里,,歷史從未沉睡,,信仰永遠年輕。讓我們以清明為舟,,載著跨越時空的精神火種,,在新時代的江河中破浪前行——因為最好的告慰,是讓紅色豐碑永遠矗立在民族精神的最高處,,讓先烈的理想在后繼者的奮斗中繼續(xù)生長,。
Copyright@2003-2022 yunmq.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電子政務科
政府網(wǎng)站標識碼5118000022 川公網(wǎng)安備51180202511865 蜀ICP備1302130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