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蘆山縣結合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與基層便民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親民化”建設雙要求,“去行政化”改革與“親民化”建設雙發(fā)力,切實打造空間布局“親民”、功能服務“便民”、多樣服務“惠民”的“15分鐘政務服務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一、聚焦“三個辦”,搭建綜合平臺,夯實政務服務根基
一是聚焦“一站辦”,搭建輻射城區(qū)“綜合體”平臺。以“城市·共享·家”為主題,合理布局先鋒社區(qū)“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置親民化辦事區(qū)4組,配置1臺“一網通辦”服務終端,設立綜治警務調解室、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童萌親子園等6個功能區(qū),同時整合郵政、電力、供水、燃氣、金融等資源入駐,軟硬件改造“雙管齊下”,打造家門口的“服務供給地”,確保“進一扇門,找一個人,辦多件事”。二是聚焦“下沉辦”,搭建政務服務“就近辦”平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緊扣“方便群眾,能沉則沉”原則,分類梳理、下沉個性定制服務事項(“一村一品”辦事清單)、高頻辦理(“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辦事指南)、一般公共服務(鄉(xiāng)鎮(zhèn)(街道)第一批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共3大類120余項,配套全程、預約、延時等7種服務模式,讓便民服務事項真正匯集到群眾“家門口”。三是聚焦“隨時辦”,搭建線上線下“不打烊”平臺。推行“線上+線下”的運行模式,線上依托“天府通辦”、智能終端設備等多種形式實現個人征信查詢、交通罰款繳納、社保卡補辦改密等50項高頻便民服務事項全天24小時自助辦理。線下建立一窗、一清單、一服務條的“三個一”特色服務機制,梳理村級代辦事項37項,整合83名社區(qū)代辦員,提供“緊急綠色專區(qū)”“周六不打烊”“定點辦”“上門辦”等服務5000余件。
二、立足“兩代人”,整合要素資源,創(chuàng)建養(yǎng)老托育服務體系
一是精準關愛“一老”,探索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新模式。綜合打造建設面積約1200m2的日間照料中心,設文化娛樂廳、休閑保健廳、餐飲服務區(qū)等5個活動區(qū)域,引入仁愛社工專業(yè)機構,為老人配備智能手環(huán)、一鍵式呼救器等物聯網設備,實時監(jiān)測健康狀況,累計提供日托照料、配餐送餐、基本醫(yī)療等專業(yè)社工養(yǎng)老服務5000余次。二是暖心護航“一小”,打造兒童友好社區(qū)新場景。綜合打造全市首個縣級兒童友好公益服務中心,依托千天養(yǎng)育APP,配備專業(yè)理論基礎和實操技能養(yǎng)育師7名,開展一對一親子課程、集體閱讀、集體游戲活動等兒童公益早教服務。自開園以來,有300多名學齡前嬰幼兒報名,共計服務兒童13000余人次。三是創(chuàng)新特色服務,開啟物質精神并重新格局。探索推行“公益積分銀行”志愿服務項目——以服務兌換積分,以積分兌換物資,形成積分與服務的“雙向循環(huán)”,“公益積分銀行”成立以來,共孵化培育紅喇叭、巾幗、銀齡手工等5支志愿服務隊伍,招募志愿者60人,開展“護苗行動”“法律援助社區(qū)”等人性化、個性化主題活動30余次覆蓋特殊困難群800人次。
三、突出“三個+”,延伸服務“區(qū)塊鏈”,帶動縣域經濟發(fā)展
一是深化“政務服務+法治”模式,打通依法辦事新渠道。在社區(qū)規(guī)范打造“法治工作站”,創(chuàng)新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云上法治森林’”服務模式,企業(yè)和群眾可以通過平臺直接查詢行政部門對應崗位服務事項、法律依據、工作流程等,減少跑動時間達50%。線下專設“一官一長一員一輔警”(法治村官、法治副校長、幫辦代辦員、輔警)工作站,固定每周三為“服務日”,對組織關系轉接、生活繳費、醫(yī)療救助等37項村級幫辦代辦事項提供幫辦代辦服務。二是探索“政務服務+基層治理”模式,推動社區(qū)治理現代化。先行先試開展“多員整合”,將社區(qū)幾大員科學調整為農口、安全、服務三個綜合網格長分線履職,同步劃定5個微治理網格并落實“一格一專員”20余名,構建起“三長N員”的治理新格局。設置社區(qū)群眾“微心愿”收集墻、“微分享”格子鋪、“睦鄰幫”鄰里互助臺,專職網格員全覆蓋開展群眾“微事”摸排,收集解決群眾意見建議50余個。三是打造政務服務+智慧產業(yè)模式,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加速跑”。推行“政務服務+郵政+電子商務”綜合服務新模式,線下,在郵政服務網點設置農特產品直銷點,為當地果農、菜農提供“產、供、銷、送”一體化惠農助農服務。線上,搭建社區(qū)直播間,以直播帶貨方式推介銷售蘆山特色農產品,拓展銷路。2022年以來,共發(fā)放助農惠民貸款180萬,共為當地農村合作社8家實現種植獼猴桃寄遞3000余件,幫助16戶農戶銷售糧油2000余桶、雞蛋1000余箱、蔬菜3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