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進三大平臺深度融合發(fā)展。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和熱線平臺建設,構建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服務網絡,2022年整合資金20余萬元,向各縣(區(qū))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配備7臺公共法律服務智慧終端,有效整合集中司法行政各類法律服務資源,實現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等窗口化、一站式服務,為群眾提供“線上辦”服務,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使用率,確保群眾進一道門、辦相關事。著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務”,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解決法律服務資源不足不優(yōu)問題,打通鏈接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的信息通道,加快建立城鎮(zhèn)半小時,鄉(xiāng)村一小時的法律服務圈,切實讓群眾享受到身邊的法律服務。2022年,累計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404件,辦理司法鑒定1754件,辦理公證4981件,受理仲裁申請72件。
(2)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法律服務隊伍黨建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培養(yǎng)隊伍,從人民群眾所需所盼的法律需求出發(fā)加大培訓力度。2022年,分別成立雅安市司法鑒定協會功能性黨支部和雅安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功能型黨支部。舉辦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培訓班,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管理人員業(yè)務素質能力的短板設置培訓課程,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以及公證、仲裁、司法鑒定行業(yè)監(jiān)管、案件評查要求等。開展市級以上“楓橋式”司法所所長示范培訓,圍繞司法所政治建設、業(yè)務建設、基礎建設、隊伍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工作交流培訓,不斷提升工作人員業(yè)務能力水平。實施“法律明白人”培用工程,重點從村(社區(qū))“兩委”干部、致富能手、“大學生村官”等人員中選拔培養(yǎng)對象,以“案例+法條”形式編撰統一培訓教材,依托農民夜校、農家書屋等開展專題培訓。2022年,雅安作為全省唯一的市(州)在全省“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工作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3)優(yōu)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依托“法治雅安”微信公眾號,建設“智慧雅安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開發(fā)文書生成、案例庫等功能,暢通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指派律師接聽咨詢,2022年累計解答咨詢2000余人次。打造“法保姆”工作站、云端調解室,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便捷法律服務。實施“綠色發(fā)展·茶律同行”專項行動,聚焦買賣合同、融資擔保、利益分配等重點問題,免費為茶農茶企提供法律服務,提出法律建議71條,對12家茶企開展“法治體檢”,培訓茶企管理人員300人次。加強行業(yè)性專業(yè)性人民調解工作,做好醫(yī)療、交通、物業(yè)、環(huán)保、信訪、勞動爭議等矛盾多發(fā)領域糾紛調解工作。2022年,累計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2734件,調解成功22691件,調解成功率99.81%。